增城区教育概况发表时间:2020-04-15 13:54 ![]() 增城区教育概况 增城位于广州市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拥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全国第五个国家级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是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穗莞深港黄金走廊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40分钟内坐拥广州、深圳两大空港和黄埔港、新塘港两大海港资源,1小时左右可达珠三角任何一个城市,形成了现代化陆运、海运、空运立体式“大交通”网络。增城自古人杰地灵,涌现了南宋丞相崔与之、明代三部尚书湛若水等历史文化名人,也是传说中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故乡。 近年,我区投入教育经费超过130亿元,为我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三尺讲台,三千桃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增城教育围绕“转作风,抓队伍,提质量”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稳中有进。 【坚持统筹兼顾完善教育体系,构建了完善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构建起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普通高中特色优质发展,大力实施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工程,积极推进示范性高中建设。现有增城中学、新塘中学、增城一中等3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郑中钧中学、高级中学、荔城中学等3所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集聚规模发展,累计投入3亿多元建设了具有增城特色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园区。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蓬勃发展,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支持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有民办高等院校7所,有民办技工院校2所。大力发展特殊教育。 【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增加优质多元的教育资源供给取得新进展】 一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优质学位供给。投资21.7亿元实施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新改扩建学校13所,增加优质学位20560个。二是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到增城合作办学,为老百姓提供了多元优质教育资源选择。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先后引进广大附中、广州二中、广州幼儿师范学校等市属优质学校到我区合作办学。先后引进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广外附设实验学校等优质资源举办民办学校,满足人民对多元教育资源的需求。三是加大力度敦促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移交,新开办一批配套学校幼儿园。 【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取得新成效】 坚持“引进一批、招聘一批、培养一批”的教育人才储备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一是大力实施“百名优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优秀名校长、名教师。2017年起,实施“百名优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名校长、名教师。引进了14名人才,其中杰出名校长1人,名校长7人,名教师6人。二是大力实施“三名”培养工程,培育了一批本土优秀校长教师。我区共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1人,省特级教师13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4人,市名校长12人、名教师23人,市名班主任66人,区名校长16人、名教师66人,区级名班主任49人,市骨干教师634人。三是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有效激活了教师队伍活力。四是不断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近三年,先后到省内外著名高校设点招聘优秀教师,受到广泛好评。五是积极落实了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基本实现了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了山区教师生活补助,我区教师与公务员一样享受节日费、住房公积金和货币分房补贴。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我区中考高考质量稳中有进,2019年实现重大突破。高考成绩保持逐年进步良好势头,高优线上线率、本科线上线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近6成高中毕业生可以升读本科院校。二是坚持五育并举深化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高度重视体育健康和劳动教育。近几年,我区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在国家级航模、海模、车模、建模等比赛中获得金牌16枚、银牌23枚,获国家级奖项361人次。2018年广州市校园足球系列活动中,获一等奖45人,二等奖50人;在世界少棒联盟亚太区垒球锦标赛上获季军;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女子垒球比赛中获第二名;在广州市“劳动教育政策与实践研讨活动”现场会上,我区综合实践学科荣获优秀组织奖,共有37项成果获优秀劳动教育成果奖。我区连续五届都有学生获得羊城小市长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