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发表时间:2020-05-02 00:31 ![]() 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简介
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创建于 1988年,是旅港同胞郑黄月芳女士为纪念先夫回乡捐资兴建的一所教育局直属公办高级中学,是郑中钧夫妇的桑梓之情与教育情怀的大愿成果,1990年落成投入使用。学校以培育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发展型人才为目标,建设人文化、现代化、国际化研究性高中,短短三十年来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示范性高中、广州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历届师生提炼出“心怀天下 学至精微”的校训,沉淀出“向善向上向美向学”的中钧价值,凝华出“惟精惟一 至诚不息”的中钧精神,先后诞生30位区以上高考单科状元,被历届学生冠之为“创造奇迹的地方”。 近年来,伴随着新老校区的改扩建与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学校致力于打造融生教育场。学生在体验中养心赋能,不断提高思维力、道德力、学习力。学校因获得广东省信息化中心学校示范校、广东省融合创新示范推广项目校,广州市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支撑学校、广州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广州市STEM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这座依山傍岭的书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书院文化与现代智慧校园的奇妙的融合。 融文于人——书院环境、立交课程群、多彩社团部落。学校环境古朴典雅,有着浓厚的港式书院气息,全方位开放式书架及立式电子阅读机随处可见。开设了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包括大阅读课程、德育课程、STEM课程等,并开发了一系列校本教材。组建兼容并蓄的社团队伍,开展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 融理于慧——智能泛在环境、平板教室全覆盖、o2o (Online To Offline)混合式学习。2017年11月,郑中钧中学提出教学改革进入3.0时代,建设“基于问题导学的融生精学堂”,采用线上到线下混合学习模式。2018年8月,学校基于智慧课堂的数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探索被评为广东省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目前学校已建成30个智慧课堂(即pad班)、校园人脸识别系统、智慧图书馆、电子班牌、校园及重点功能场室监控覆盖、校园无线wifi覆盖等,未来学校将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校园“万物互联”。 融国于世——国际游学、外语文化节、国际姊妹校交流。学校组织了澳洲游学、巴厘岛世界义工之旅,让学生走出国门;开设了外语文化节,组织我校学生与国际友人交流互动;与美国赛普里斯学校等三所学校缔结姊妹学校。 仁者师心。被家长谓之“人美情深”的师资队伍,不仅学养深厚,更重要的是让中钧成为道德高地,把学生唤醒、激活直至遇到最好的自己。2019年,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56余人次,其中2人荣获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机器人集训队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两个项目全国一等奖。“让每一个师生都能智慧成长”的人文现代化学府如约而至。
师资情况 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现有教职工140人,专业教师126人, 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职称2人,高级教师职称46人,研究生学历26人,在省市区以上荣誉获奖有122人次。广东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广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专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6人。
名校长介绍 韦霞,女,郑中钧中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督学,广东省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名校长研训专家、广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校园安全与管理协会副会长、广州市教育政策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特级教师协会理事、广州大学骨干教师实践导师,华南师大硕士导师,承担了省卓越校长跟岗培训、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等活动。能立足区域特点与校情,践行国家“办适合的教育”的方针政策,提出融生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主持省市级课题8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